英美文学范文篇1
英美文学有着相似的地方。美国文学的特点的形成过程中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较深。最初的美国文学一直是以模仿英国文学为主的,随着美国的独立和美国人的意识的转变,美国文学已经脱离出英国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学分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出现,美国的文学也越来越繁荣,甚至可以和英国分庭抗礼,成为真正独立的文学。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也具有类似的忒单,但是美国文学更加注重对自由的表达,同时更加具有浪漫主义思想。
2、文化差异对评论英美文学的影响
正如莎士比亚所讲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评论文学作品时的感想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评论英国文学概括的来讲就是在反叛和继承中挣扎;第二方面,美国文学和文学评论的产生时间相差不多,因而,评论美国文学时要先探讨有关的文学起源问题;第三方面,英美文化评论之间的差距。
英国文学评论的特点和莎士比亚描写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类似,英国的文学评论自十七八实际开始就具有神秘的色彩。无论是神秘的宗教色彩还是现代化个性的文学评论概念等都表明了英国文学不断在突破和继承传统的文学评论理念。客观来讲,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英国文学的评论没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结构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中都能看到英国文学思想的痕迹。因而,从英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英国文学评论是从荒诞与绝望中反思,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来理解英国文化。由于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评论的出现时期是相同的,因而,我们无法从美国的文学进程中来把握文化差异对评论文学作品的影响。然而,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国文学这颗陌生的种子在不断成长,虽然美国文学中有英国文学的影子,但是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系。
我们通常把英美文学放在一起评价。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文学的评论模式和理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尤其是和美国文学比较之后,英国文学显得更加纯正。但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使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被美国迎头赶上甚至远远超过。对于读者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的精神源泉,然而,很多情况下,却使我们在求新追变的层面上陷入困境。和英国相比,美国是开放的,是没有历史负担的,这种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使得美国可以充分的将各个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收为己用。
3、结语
英美文学范文篇2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素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1.引言
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国家教育部在新大纲对高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作了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
然而,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仍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与记忆者。这样的文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而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要对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在选材、教学理念和方法、成果输出(即学生讨论、研读报告、作业、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均要重新定位。要增强师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发展的变化,教师要不断优化文学课的教学内容来适应21世纪文学教学的新要求。目前使用的文学教材大多没有突破教材编写的传统思维模式,即按照年代顺序编排,而早期的作品难度较大、生词多、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相去甚远。如果教学机械地依照教材中从古到今的顺序,学生刚开始学习文学,就遭遇到最为苦涩、艰难的古英语诗歌,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放弃一些早期的语言难度大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现、当代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
其次,现有的文学教材普遍忽视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而英美文学课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授学生阅读分析作品的方法,而西方文论就是为读者提供适当的切入点和批判作品价值的尺度。我们有必要补用质朴、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这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帮助。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要指导学生研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如学生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肖伯纳的一部完整的剧本,才能对其创作风格及写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肖伯纳”,才能与人探讨,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性文章。而如果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感受体验,学生就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当然,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短小的剧本或小说让学生阅读。
3.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等技术的利用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并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善英美文学课中文学史与文学作品欣赏的冲突。以往的文学课往往不能兼顾两面,要么偏重于文学史的介绍,要么完全忽略文学史,只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大教学容量并提高教学质量。
同样,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加强互动式教学。电子板书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时间,教学重点可以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强化。学生有可能把注意力转到展示屏幕,被强化的教学内容会因为媒体的恰当运用而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可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文学课真正成为启迪思想、开发潜能的人文素质课程。
4.英美文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掌握系统的文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造性。因此对于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应单以笔试考试为准,而需要对考核方式加以适当调整。
首先,课外作业需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课外作业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自己分析、思考后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在教学中丰富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文学选读的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诗歌、创作诗歌、写自传、续写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和撰写各种相关文学体裁的评论性文章等。同时,注重发挥课外作业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其创造性潜能所起的作用。
其次,研读报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学生应该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将其对文学的感悟一一道出,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及文字使用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口头陈述、诗歌朗诵、名剧片段表演、模仿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并以综合成绩考核他们,有效地实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
5.结语
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方法调整,从整个教学系统层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及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及创新意识,真正达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等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15-17.
[2]Chapelle,C.AComputerApplication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FoundationsforTeaching.TestingandResearch,2001.
英美文学范文篇3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四、英美文学研究
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所在。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国家外国文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对英美经典作家的研究有待深入,对现当代文学跟踪研究有待加强。
五、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考试,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英美文学(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游南山竹海作文(整理11篇) 2024-09-10
英美文学(收集3篇) 2024-09-10
游南山竹海作文(整理8篇) 2024-09-10